c42      c43

        東石漁港明清以前稱為猿樹港,在東石村朴子街旁為台灣三大港之一,帆船泊旋往來於兩岸之間,十分熱絡,嗣後漁港遭淤塞而衰落。
        清朝以前漁業都循大陸傳統之作業方式,捕魚者多在沿岸牽罟,或以竹筏及小型戎克船,在距案不遠隻海區作業,漁具簡陋,技術幼稚,生產量有限,漁民半漁半農,生活清苦,漁村蕭索。
        民國初年,東石港可供300石船舶自由出入,曾經為花生油、糖蜜、獸皮等輸出;紙、木材、陶器、茶油槽等輸入之貿易商港,由於泥沙淤塞,船舶進出數目逐漸減少。
        民國五年出入東石港之戎克船約60艘,舢舨270隻。
        民國十七年東石港有發動機漁船5艘,漁竹筏73隻,漁獲量278000公斤。
        民國廿五年東石庄地區有漁撈戶353戶,發動機漁船6艘,竹筏183隻,漁獲量904755斤,以搖鐘網、鮪流網、鯔旅網、延繩釣、地曳網…..等作業為主。
        光復以後,政府積極投資漁業建設,興建漁港及公共設施,陸續完成布袋、東石、塭港等漁港,本縣漁業逐漸發展。
        民國四十年本縣有20噸以下漁船5艘,竹筏858隻,漁獲量461511公斤,至民國六十七年有5噸以下漁船16艘,5~10噸漁船70艘,10~20噸漁船24艘,總漁獲量2598公噸。
        民國七十五年興建完成東石漁港,可容納漁筏700艘及20噸以下漁船150艘停泊。